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利记官方网站朔州:中国北方日用瓷都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8-10 08:26:16 浏览:

  

利记官方网站朔州:中国北方日用瓷都

  核心提示:朔州:中国北方日用瓷都中视新闻观察员 郑志东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山西省朔州市凭借有千年历史三晋窑火的“金刚钻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山西省朔州市凭借有千年历史三晋窑火的“金刚钻”,依托中国中部博览会的浩大声势,揽瓷器活成了大气侯。2021年5月22日由山西省朔州市人民政府、山西省商务厅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朔州分会场暨应县木塔·朔州第四届陶瓷产品进出易会开幕式上,中国陶瓷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越申郑重宣读了关于朔州市“中国北方日用瓷都·怀仁”更名为“中国北方日用瓷都·朔州”称号的通知,并授予朔州市“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牌匾。

  盛名之下,其实相符。朔州是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记者从2021年朔州市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对话会上获悉,在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朔州分会场暨应县木塔·朔州2021陶瓷产品进出易会期间,共达成合作项目32个,总投资446.72亿元,贸易订单220份,交易额13.2亿元。古有美名的朔瓷借势当今中国中部博览会更是大放异彩,既展示了朔州的产业发展方向与投资优势,又搭建起当地陶瓷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平台。朔州发展百亿陶瓷产业,打造中国北方日用瓷都。力争到2025年全市日用陶瓷产能达40亿件、全链条产值突破100亿元,争取早日为世界人民每人年产一只好瓷饭碗。

  5月21日晚,应县城西北已有近千年历史的辽代佛宫寺释迦塔广场上空,400架无人机犹如星星点点般的萤火虫漫天飞舞,高科技编程的无人机以变幻莫测的空中最强视觉盛宴表演献礼中博会,五光十色的无人机灯光点亮塔乡夜空,与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这座木构塔式建筑交相辉映,惊艳世人。

  应邀来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参会的中国国画院江西分院院士,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高级工艺陶瓷美术师廖海洋酷爱绘画,精研陶瓷,尤其擅长颜色釉综合装饰瓷雕,其作品以禅、儒为思想,配以高温色釉的绚彩窑变自成一脉,受人青睐。廖海洋和前来赴会者皆有同感,不虚此行,他觉得应县木塔举世无双名震天下,陶瓷宫琳琅满目华丽有货。此次来朔虽然时间短,但是收获很大,感受很深,北方此地不仅日用瓷品种全、质地好、价格实,而且朔州人分外热情好客,文明有礼,交易会办的很成功。

  中视新闻观察员从官方获悉,2006年4月份,中部崛起战略纲领性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2016年9月份,首届中博会在湖南长沙举办,此后按照顺序在其他的五个省轮办。2021年在山西太原举办。

  中博会对于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自身优势,扩大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提高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有利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二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三有利于更好地展示中部六省“十四五”规划的蓝图。

  2021年中博会以“开放、合作、转型、创新”为主题,主要亮点一是开放“味道浓”。在国内方面,强化区域开放合作,广泛邀请了周边省份、京津冀和各个直辖市,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的。在国际方面,扩大了对外开放度,广泛邀请了外国政府的首脑、世界500强的企业,知名的跨国公司等参会,还将举办跨国公司中部行、中美省州经贸合作研讨会、中匈(匈牙利)地方合作机制会等一系列活动,本届中博会涉外人员、机构众多,行业区域广泛,是一次开放味十足的国际性盛会。二是创新“味道浓”。展会模式创新,活动设置创新,展示内容创新。三是山西“味道浓”大同分会场,朔州分会场,吕梁分会场,晋中分会场。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和主会场与四个分会场相结合的“1+N”办会模式。朔州市是其中一个分会场, 决定于5月22日在有千年历史的应县木塔下,由朔州市人民政府、山西省商务厅主办这场聚焦转型、创新、开放、合作的国家级展会分会。

  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朔州分会场暨应县木塔·朔州第四届陶瓷产品进出易会开幕式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支树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纯,省政协原副主席、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姜新文,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王毅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王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杜同和,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王忠奇,巴西驻华使馆农业参赞吴光岩,阿富汗驻华使馆商务参赞贾姆尔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朔州市委书记熊燕斌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主持,市政协主席张立新,市领导王琳玉、李玉兰、刘亮出席,部分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启动大会。山西、广东、江西、河南、山东等陶瓷生产地区近百家陶瓷企业,及330余国内外客商参展参会。

  朔州第四届陶交会,既是群英荟,又是商机汇。记者看到布展面积13000平方米,参展企业93家,其中省外40家,有景德镇红叶瓷、黄窑瓷、永丰源国瓷、映山红等艺术瓷、国礼瓷、收藏瓷、宴会瓷展出,朔州日用瓷等,推出一元碗、一元盘、一元杯、十元套瓷等20万件实用产品。

  开幕式结束后,有关领导还深入中部陶瓷和朔州精品陶瓷展区、陶瓷艺术宫展区、三晋窑火山西古代陶瓷特展区等进行了参观指导。

  桑干河畔欢歌笑语,木塔脚下交易红火。朔州发展日用陶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具有丰富优质的瓷土资源、清洁能源和人力资源,朔州制瓷工艺精湛,瓷器精美绝伦。当前,朔州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创新的理念、更加务实的举措,深度挖掘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致力于走向世界。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陶瓷产业,鼓励引导支持陶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帮助提高产品质量,举办陶交会,搭建世界级商贸交流平台,为陶瓷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一如继往支持朔州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轻工业繁荣注入新的活力。朔州市借中博会大好契机,打造出亮丽的陶瓷名片。与全国同仁世界同伴共同传承陶瓷文明,共同促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漫步在陶瓷展馆,陶瓷器形多样、品类齐全、釉色丰富。12—19世纪山西窑业的发达,大家感知先人的聪慧与勤劳,珍爱千年来窑炉旁工匠留下的这份炙热的文化遗产。

  山西朔州是中国北方的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发展历史悠久,辽宋兴盛以来,绵延赓续,薪火相传,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陶瓷文明。

  有历史:朔州素有“陶埴一技,独擅北方”的美誉。山西朔州作为中国北方的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古老悠远,一万年前鹅毛口遗址就发现了陶器,现存辽金时期“怀仁窑”,雁北陶研所、陶瓷厂、吴家窑传承了陶瓷文明,辽宋兴盛以来,一直赓续相传,曾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陶瓷文明——“黄花岭古窑”,研制生产了“二龙戏珠”、龙凤等15种浮雕图案以及豆青碗,多次获得国家级、部级嘉奖。进入新时代,朔州陶瓷更加风采卓绝,夺人眼球。由过去日用瓷“一瓷独大”,发展成“日用瓷、建筑瓷、工艺瓷”齐头并进的新格局。以应县为例,年产日用瓷10亿件,建筑瓷3300万平方米,工艺瓷4000万件;获批了以陶瓷产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开通了中欧、中亚陶瓷专列,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商标,陶瓷产品进出易会办成了“永不落幕”的盛典。应县,正按照全市打造百亿级陶瓷产业链集群战略部署,朝着建设“全国知名陶瓷生产基地”目标大步迈进。2021年,朔州将进一步做大做强陶瓷产业,支持陶瓷企业研发新产品,开发高科技工业瓷、高附加值美术瓷、高品质建筑瓷,提升档次,创建品牌,建设中国北方瓷都。

  有资源:朔州市是煤炭大市,高岭土是重要的伴生资源,其白度、纯度首屈一指 ,专家学者称之为“国宝”。

  有规模:朔州是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全市现有全链条陶瓷企业108户、陶瓷生产线万台、工业瓷2万吨的生产能力。

  有支撑:朔州有怀仁、应县两个陶瓷产业园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全市现有陶瓷产业工人5万人,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招收1500名学生,可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合作,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材;并加快建设省级陶瓷检验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到 “十四五”期末,朔州市日用陶瓷产能将达到40亿件,产值突破100亿元。陶瓷战略性新型产业电价3毛钱,天然气2.35元/方。

  有前景:开通了陶瓷“一带一路”一月一班列,出口欧洲、美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朔州已被中陶协命名为“中国北方日用瓷都”,正在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设省级检验检测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朔州陶瓷底蕴厚重,发展不可限量。

  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借助本届中博会东风,朔州市将依托应县和怀仁经开区,猛攻陶瓷产业发展“五关”,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日用瓷都、全国陶瓷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陶瓷产业集聚区、国家级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级外贸(陶瓷)转型升级基地。

  一是新材料关。探索运用软质高岭土、合成莫来石、茶釉替代、提纯粉煤灰等新材料,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性能。

  二是自动化生产关,争取技改资金,加快陶瓷生产线装备自动化改造,加快使用机器臂、机器手、机器人,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智慧化数字化。

  三是研发关,充分发挥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带头作用,推动朔州转型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陶瓷产业,进一步促进日用瓷向礼品瓷、艺术瓷宴会瓷提升、向建筑瓷、卫浴瓷、工业瓷等领域拓展。

  四是品牌关,充分发挥与景德镇友好城市成果,与景德镇知名陶瓷品牌合作,进一步提升朔州陶瓷知名度。

  五是市场关,完善陶瓷产业链长制招商办法,放大“一带一路”陶瓷班列作用,进一步提升朔州陶瓷市场占有率。

  朔州市将按照市委“123321”发展思路和做大做“十百千亿十大产业集群”战略,加快推动朔州陶瓷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日用陶瓷产能达40亿件、全链条产值突破100亿元,争取早日为世界人民每人年产一只饭碗,为建设现代化的能源绿都、塞上明珠做出重要贡献。

  而作为朔州市唯一没有煤炭资源的应县,更是瞄准了陶瓷产业谋发展。近年来,应县围绕打造全国陶瓷生产基地,不断推动陶瓷产业发展壮大,产品由日用瓷逐步向建筑瓷、工艺瓷、工业瓷拓展。目前,已有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年产值占到规上企业总产值的41%,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山西省商务厅认定为山西省陶瓷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山西省朔州市市长吴秀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1年是“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朔州市认真贯彻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面落实“123321”工作思路和部署,坚持“创新为上”,提出了“科教兴市”行动计划,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

  朔州市正致力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能源绿都、塞上明珠。“十四五”期间,朔州市明确提出实施“十百千亿”行动计划,着力培育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一体化产业链,百亿级陶瓷、文旅康养、储能、高端制造、煤基新材料、医药、乳业、肉业、粮油蔬果药茶工贸产业链,形成业态完备、创新要素集聚的十大产业链集群。

  依托煤炭资源丰富优势,朔州市以大型露天煤炭开采等高端矿用装备制造为方向,打造煤机再制造基地的基础上,也向陶瓷产业要效益。在这个方面,朔州市依托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工艺技术研发,重点开发镁玉新骨瓷、高档异形瓷、高透光低骨瓷、国宴瓷等新产品;以与景德镇缔结友好城市为契机,加大与黑猫集团、景陶集团、红叶陶瓷、名镇天下等企业合作,打造朔州本土陶瓷品牌,推动陶瓷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品牌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朔州市着力推进陶瓷生产线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承接陶瓷主产区产业转移,引进发展建卫陶瓷,探索发展工业陶瓷和功能性陶瓷产品,形成以高端陶瓷生产为核心,以陶瓷培训、陶瓷机械配件生产、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为延伸的陶瓷全产业链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陶瓷生产基地。

  2021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易会上,朔州市集中展示“专、精、特、新”产品和技术,全面展示朔州优质陶瓷产品、名优特新产品、文化旅游产品,持续打造好对外交流平台,擦亮“中国北方日用瓷都”金字招牌。力争到2025年,朔州市日用陶瓷产能达到40亿件,中高档产品销售比例达到50%以上,建筑陶瓷产能达到3亿平方米,特种陶瓷产能达到4万吨,全链条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朔州市绘制招商图谱,紧跟国家政策、产业趋势,主动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开展精准靶向招商;持续办好“两节三会”,让长城旅游、粉煤灰综合利用、陶瓷、羔羊肉成为宣传推介朔州的名片,筹备首届东方传统木结构古建筑学术交流大会,打造好本土特色招商平台;全面兑现招商承诺和优惠政策,全生命周期服务好企业,确保项目落地、客商满意。

  朔州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一座的年轻城市,1989年1月正式建市,现辖2区1市3县,6个省级开发区,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全市180万人口。

  朔州历史有根。距今约两万八千年的峙峪遗址、一万年的鹅毛口遗址、两千年的广武汉墓群、近千年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等文物遗存,见证着朔州悠远的历史传承。

  朔州人文有脉。边塞文化、长城文化、晋商文化在这方热土薪火相传、交相辉映。悠久的文明孕育出一大批文治武功的杰出人物,有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中华门神尉迟恭、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明朝宰相王家屏等。

  朔州精神有魂。朔州是右玉精神的发源地,习先后6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学习和弘扬。朔州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伴随平朔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而建,沐浴着改革的荣光,传承着开放的基因。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厚滋养。

  朔州区位有势。地处“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处,北同蒲铁路贯通南北、二广高速和荣乌高速纵横过境,集大原高铁和朔州民用机场全面开工,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已现雏形,即将起势腾飞。

  朔州发展有劲。历经30多年的发展,朔州拥有了实力雄厚的能源基础。煤炭产能2亿吨,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电力总装机近2000万千瓦,新能源占比40%。当前,该市正全面实施“123321”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十百千亿”工程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千亿级的新能源一体化产业链,百亿级的陶瓷、文旅康养、储能、高端装备制造、碳基新材料、医药、乳业、肉业、粮油果蔬药茶工贸产业链,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步履铿锵。

  朔州陶瓷有型。朔州是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是“中国北方日用瓷都”。全市现有全链条陶瓷制造企业108户,各类陶瓷生产线万台、工业瓷2万吨的生产能力。现有陶瓷产业工人5万人,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招收1500名学生,正在加快建设省级陶瓷检验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到“十四五”末,全市日用陶瓷产能将达到40亿件,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届时,“陶埴一技,独擅北方”的美誉将进一步传遍世界各地。

  朔州合作有缘。朔州市绘制招商图谱,紧跟国家政策、产业趋势,主动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开展精准靶向招商;持续办好“两节三会”,让长城旅游、粉煤灰综合利用、陶瓷、羔羊肉成为宣传推介朔州的名片,筹备首届东方传统木结构古建筑学术交流大会,打造好本土特色招商平台;全面兑现招商承诺和优惠政策,全生命周期服务好企业,确保项目落地、客商满意。举办这次盛会,目的就是以陶瓷为媒介,搭建一座朔州与世界互联相通、合作共赢的桥梁。朔州市党政领导和180万人民诚盼各界以此次大会为平台,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增进友谊、共谋发展。

  朔州拥有全链条陶瓷制造企业108户,年产值约100亿元,陶瓷已经成为该市继煤、电之后的第三大产业。如今,“朔州瓷”已搭乘中欧、中亚班列,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展会现场熙来攘往,外国人颇多,精美的陶瓷作品,工艺精湛、技法娴熟,体现出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与发展水平,观者人山人海。因为中国朔州当地高岭土质量高,产品白度好,陶瓷质量好、产品制作快利记官方网站、价格合适,广受外国人的青睐。记者了解到,中国陶瓷在巴基斯坦、中东等地的市场看好,销售喜人。尤其是朔州市年产日用瓷量大质优,产品外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版图逐年扩大,朔州陶瓷进入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

  朔州市应县博达瓷业有限公司投产3年来,其产品主要出口中东地区和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地,去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该公司经理侯立新告诉记者,面对不断增加的业务量,他们在传统外贸基础上将筹建一个电商跨境营销基地,目前已有香港和日本的两个企业计划在应县投资建厂,初步预计今年可产值可突破1.2亿余元。

  2020年,朔州陶瓷中欧中亚班列开辟了对外贸易新干线,为“朔州制造”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供了稳定渠道。开通了陶瓷“一带一路”一月一班列,出口欧洲、美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前景喜人。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朔州市的陶瓷业取得了成绩,但当前问题和矛盾也很突出,传统发展模式还未根本转变,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又接踵而至,发展形势错综复杂。

  众所周知,陶瓷行业这一“土与火的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高碳行业。自GB25464-2010《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以来,环保,就如同悬在陶瓷企业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来,要了陶瓷企业的命。虽然伴随着现代工艺装备技术的进步,单位陶瓷制品的能耗在不断下降,但陶瓷行业仍旧与钢铁、水泥等建材产品一样,属于碳排放重点管控行业。

  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开始全面普及低碳生活至今已有12年。我国早先的《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年12月,国家相关部门又发布了GB 21252-2013《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这些年来,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的瓷产业和全国同行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节能窑炉、多层干燥窑、新型喷雾塔的不断迭代升级,陶瓷产品的能耗正持续不断地降低。客观地说,通过一轮接一轮的铁腕整治,陶瓷行业的环保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环保整治,实现了绿色生产。但十多年来,企业关心环保治理远胜于关心节能减排,因为前者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后者只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其实未来,节能减排将与环保治理一样,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的生产者非常明白,日后没有碳容量的产区,没有碳指标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更无从谈发展。

  作为一个曾经的“三高一低”行业,陶瓷行业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可以说是任重道远。对于陶瓷企业而言,除了依靠科技创新不断降低能源消耗外,大力推行建筑陶瓷的薄型化,实现行业的节能减排,无疑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中博会朔州分会,既是交易会,也是交流会,在5月24日陶瓷产业高峰论坛暨“三新”“三名”评选发布会上,全国同行业共同探讨找准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和瓶颈难点,为高质量发展提出好的思路和建议,为陶瓷山西产业下一步的转型升级指明方向,为产业“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讲座,别开生面,精彩纷呈,同仁共同感受和领会了当前国际国内陶瓷业界前沿学术、技术、产业、市场领域的研究与变化,醍醐灌顶,受益颇深。

  朔州上下意识到日用瓷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他们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索中再寻出路,多结硕果。日用瓷行业必须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品牌打造、企业素质提升。只有从传统制造走向智能、高端、绿色制造,加强产业链协同,实现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才能走向未来。当前,朔州市上下按照“123321”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十百千亿”工程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朔州陶瓷产业的补链、强链、建链、延链任务繁重,既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也要看到发展机遇,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指导支持,有广大陶瓷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工匠、专家的共同努力,朔州市的陶瓷产业必然向着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一定能够窑火相传、文脉永续、盛世重振、再铸辉煌。

  应县副县长梁艳锋5月22日晚8点在网络直播间带货直播期间,在线万人次,短短一个小时内,秒杀价9块9的八件装、39块9的16件装、99块20件的优质日用陶瓷产品套装,下单量就达到了5000多件陶瓷产品,销售金额15万元,互联网效益凸显,无疑给陶瓷业日行后路一个极好的启迪……


 

Copyright © 2012-2024 利记·sbobet(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3000761号-1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