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8-13 10:25:30 浏览: 次
“我们企业去年产值2000多万元,增长了10%。”在位于大埔县洲瑞镇的三和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三和实业”),总经理田巧能向笔者一行人展示了企业生产的饭碗、茶杯、酒壶等日用陶瓷和酒店创意陶瓷。
近几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陶瓷行业受到冲击。然而,三和实业在销售市场上实现突围,不仅稳住了海外存量,还开拓了国内增量。
走进洲瑞镇三和陶瓷工业小区,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的景象。选泥、做坯、修坯、彩绘、上釉……工人们各司其职;在陶瓷展示区,各种陶瓷产品赫然呈现在笔者一行人眼前,琳琅满目,精美生动。
大埔素有“陶瓷之乡”美称,瓷土资源丰富,陶瓷烧制历史悠久,其中洲瑞镇是大埔的主要陶瓷产区之一。三和陶瓷工业小区位于洲瑞镇下营村,规划总投资3000万元,分二期工程进行建设。一期工程于2013年初开始建设,共投入资金1200万元,兴建了一栋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厂房,并于2013年8月份建成并进入投产。新厂房引进并安装了全自动电脑窑、全自动印花机、全自动上釉机、真空练泥机、滚压机、硅板和电梯等先进设备。
工业小区的主体企业三和实业是一家以生产饭碗、茶杯、酒壶等日用陶瓷和酒店创意陶瓷为主的陶瓷企业。目前,该企业拥有厂房面积10000多平方米,生产线条。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陶瓷行业受到冲击,但三和实业面对重重困难,还是实现了逆势发展。“销售额连续几年上升,去年产值增长了10%。”田巧能告诉笔者,2022年,该企业年产值2000多万元,上缴税收110多万元。
如何做到逆市增长?在田巧能看来,诀窍之一是技改。“为适应市场竞争要求,我们加快补齐技术上短板。今年投资了150万元对窑炉技术改造和引进成型半自动化生产线,并计划加大自动生产线改造。”
技术上的改造减少了能耗,在陶瓷制作流程上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田巧能举了一个例子,“以前一天可以制作1500个陶瓷碗。投入新的生产线个。”
“今年一季度,三和实业产值达480万元。”田巧能说,企业将争取在2年内形成同行业竞争优势,同时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在国内酒店用品行业实现一定影响力;争取3年内完善生产自动化改造,产值达到3000万元,年增长25%。
在三和实业的陶瓷产品展示区,手绘卡通图案的汤勺、碗、小酒壶等餐具个性化十足,让人不禁驻足观看。这是该企业近年来主打的产品利记官方网站。“我们企业生产了一款‘网红汤勺’,此前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大火。前年就卖出300多万个,去年则卖出近400万个。”在展示区,田巧能向记者展示了各类网红陶瓷产品。
1979年,田巧能的父亲在当地开办陶瓷工厂,至今已经经营了40多年。田巧能还记得,洲瑞镇鼎盛时期全镇有110多家陶瓷工厂。然而,如今能够真正发展起来的陶瓷企业已经不多了。
如何让陶瓷产业长青?在他看来,关键还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向导的技术创新,培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10多年前,三和实业的陶瓷产品主打外销。田巧能子承父业后,在销售渠道上作出了革新。目前,三和实业主要布局国内餐饮餐具市场,同时不断培育新的网红陶瓷产品。
“我们正致力于将日用瓷艺术化,运用手绘、设计等方式,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推出更贴合国内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与此同时,还会将大埔特色融入产品设计,以实现差异化发展。”田巧能告诉笔者,对于大埔陶瓷企业而言,要拼特色,才有可能在陶瓷市场生存发展。
从产品设计着手,三和实业不断创新设计思路,从造型、雕刻、彩绘等方面满足消费市场日益增长的特色化、多样化需求。“产品要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特色来创新设计。以前设计一款陶瓷产品可以卖5到10年,现在产品销售周期大大缩短。一款爆款产品从市场中脱颖而出,很快就会有其他相似的陶瓷产品一拥而上,所以需要不断创新。”田巧能说。
如果说窑炉技术改造和自动化生产线引进是陶瓷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那么利用数字化手段打通销路则是陶瓷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
对于大埔陶瓷企业而言,尽管产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却也常常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对此,三和实业紧跟市场潮流,利用短视频等手段推广陶瓷产品。
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陶瓷产品的销售模式在不断变化,企业也根据市场的变化去开拓营销渠道。田巧能说,多渠道布局销售市场是关键,国内外的客户群体逐步增加,陶瓷产品才能不断从山区走向海内外。
本身以陶瓷制作为主业,在扩大内销市场过程中,三和与线上网络营销团队合作,多平台布局推销产品。网红汤勺便是在线上网络平台的推广下,逐渐火爆起来。如今,通过抖音直播带货,网红汤勺一天可以卖出六七千个。
“这几年企业营收实现上升,得益于企业及时转变思路,在发展中实现外贸内销齐步走。”田巧能说,目前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企业不仅注重海外市场,还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等多渠道拓宽国内市场。
目前,三和实业陶瓷产品的国内市场销售额已占到企业总销售额的50%。外贸内销双管齐下,企业发展壮大有了更大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初,梅州海关为三和实业出口日本的一批日用瓷签发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证书,这是RCEP生效以来梅州首份输日RCEP原产地证书。
“这项政策帮助我们大幅降低了关税,对企业出口来说是重大利好。”田巧能说,输日RCEP证书的签发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大机遇。随着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未来企业出口日本的产品肯定还会增长,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
作为大埔陶瓷产业的老牌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三和实业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当地产业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接下来,洲瑞镇三和陶瓷工业小区将依托南部陶瓷产业发展区的优势,努力构建全县两基地三小区的陶瓷工业发展格局,加快增资扩产、提质增效的步伐,着手成立研发团队,注重发展电商产业,研发年轻人喜爱的特色产品,逐步打开电商市场,占领市场先机,并着手规划二期工程,规划征用周边山地15亩,用于新建厂房、车间、员工宿舍及生活休闲区,同时不断完善厂区内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成极具特色的陶瓷工业小区。
“我觉得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这次获得省里的荣誉很意外也很开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也会全力以赴,潜心钻研,争取研发出对陶瓷行业有实际作用的更多专利,为传统陶瓷发展开辟新路径。”
大埔是广东四大陶瓷产区之一,有800多年制作陶瓷的历史,是“陶瓷之乡”,享有“南国瓷都”美誉。几百年的陶瓷文化传承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也造就了一批批优秀陶瓷从业者。2023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0后小伙邓鹏程就是其中一位。
在位于桃源镇的广东欣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红实业”),笔者看到了在厂区指导、检查工人工作的邓鹏程。作为生产技术员,公司产品的每一步制作流程他都熟练于心。
邓鹏程告诉笔者,他的祖辈、父辈都从事陶瓷行业,而他从小耳濡目染,对陶瓷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就来到欣红实业学习,钻研陶瓷生产的成型、修坯、上釉、烧窑等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希望有朝一日为陶瓷之乡的金招牌添砖加瓦。”
凭借自身对陶瓷艺术的浓厚兴趣,邓鹏程在技术研发方面敢于并坚持创新尝试。他在2019年至2020年间,参与研发了四种实用新型专利,并成功地把陶瓷成型工艺从15天的工期缩短至7天,成品质量率从80%上升到95%以上。
欣红实业副总经理郭东壬告诉记者,邓鹏程参与的“一种陶瓷餐具生产用上釉装置”等技术改造,不仅大大缩短了工艺时间,还提高了成品质量率,节约了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提高了公司的利润。
邓鹏程表示,如今从事陶瓷行业的年轻人并不多。他希望能够通过技改创新使大埔陶瓷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
“有热情、肯钻研”是大家对邓鹏程最多的评价,向前辈虚心请教、与同事友好相处,这也是他能在陶瓷行业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公司领导与同事们表示,邓鹏程此次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是实至名归。
据悉,欣红实业先后被评为“梅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业务包括传统陶瓷和科技陶瓷两大板块,并建立了国内一流稀土光电功能陶瓷研发与应用实验室。公司从未停止创新步伐,而邓鹏程也相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打破传统技术的瓶颈,才能在坚守住大埔陶瓷几百年传承的基础上走向更好的发展。
“我们将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员工心理素质培养。加强对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组织召开形势分析会和工作总结会议。”
近年来,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玉陶瓷”)围绕“做强做大企业”这个目标,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在传统陶瓷产业和新型陶瓷材料领域双向发力,力争推动大埔陶瓷产业创新发展。今年,该公司还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企业发展离不开每一位职工的努力,广东吉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将以此次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状”为动力,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竭诚服务职工,团结引导全体职工为实现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走进位于桃源镇的吉玉陶瓷,笔者看到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加班加点地挑选、包装陶瓷轴承。
吉玉陶瓷董事、副总经理冯益新告诉记者,这两年吉玉陶瓷通过与清华大学谢志鹏团队和湖南先进陶瓷的王有才博士团队合作,成功研发出注射成型的陶瓷轴承、陶瓷球、智能穿戴件、理发用具、陶瓷键盘等结构陶瓷。现在新材料车间每天24小时三班制赶货。
吉玉陶瓷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47项专利,33件创新作品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2021年与清华大学合作攻坚纳米陶瓷新材料应用研发基地,在新型陶瓷材料领域持续开展“产学研”攻关,做大做强企业。
冯益新表示,2022年吉玉陶瓷在传统陶瓷和新材料陶瓷的产值是6000多万元。未来吉玉陶瓷将在新能源方面的继电器和半导体封装陶瓷领域进行研发,预计年底可进入中试阶段,明年初投产。
吉玉陶瓷是大埔县首家工业挂牌新三板企业,在做强做大企业的同时,该公司深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建好职工文化阵地,通过一系列举措激励职工学技能、强素质、当工匠。
吉玉陶瓷销售经理张敬中表示,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职工、服务职工的工作理念,坚持开展常态化慰问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积极参与上级工会举办的各项活动。为进一步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吉玉陶瓷公司工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激励了广大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
近年来,吉玉陶瓷解决工人就业500人左右,设立奖学金基金奖励职工子女考取大学,为家乡修路建桥、扶贫济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累计捐资650万元,职工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Copyright © 2012-2024 利记·sbobet(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30007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