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先进陶瓷与功能玻璃利记官方网站 这些城市“点石成金”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9-21 23:09:01 浏览:

  千年的窑火,烧出了醴陵灿烂的陶瓷文化,新型功能玻璃产业的加入,让窑火更旺,也推动其特色产业的发展。

  作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醴陵是中国“红官窑”所在地和“国瓷”原产地。其中,日用瓷产量占湖南的94.9%、全国的14.3%;电瓷产量占湖南的98%、全国的43.3%,产品出口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株洲先进陶瓷与新型功能玻璃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629家,从业人员11.3万人,产业规模达到528亿元。

  尽管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我市先进陶瓷与新型功能玻璃产业,仍面临着产业链上真正能带动一方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不强,产业链研发创新能力有待突破等诸多挑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次,我们挑选了江西景德镇、广东潮州、安徽蚌埠、江苏宿迁4座城市为比照,以期为株洲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找准发展路径,传统产业照样有春天。眼下,潮州传统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潮企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研发新产品,把创新驱动变成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齿轮,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突破。

  陶瓷产业是潮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201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6.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6.4%;实现工业增加值152.63亿元,占GDP比重的14.1%,是潮州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0年8月,潮州市出台《潮州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壮大陶瓷产业规模,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到2025年底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元级,规上陶瓷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

  《方案》出台之时,潮州市陶瓷产业里的亿元企业140家,且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和个体户。

  如何提升产业规模?潮州从促进企业达产稳产、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实施规上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完善产业链、完善瓷土供给、加快项目投资建设等方面入手。

  在实施规上企业倍增计划方面,潮州推动陶瓷市场上生产性个体工商户“个转企”,成立工作专班规范市场运作秩序。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实施分档奖励政策,对规下企业升到规上企业;规上企业产值达到5000万元;规上企业产值从5000万元上升到1亿元;规上企业产值从1亿元上升到5亿元;规上企业产值从5亿元上升到10亿元,按照企业升档前对潮州市地方经济直接贡献的增量部分,分别给予30%的奖励,全力推进企业“小升规”。

  在潮州,人地矛盾突出,中小企业众多,工业用地紧张。发展工业地产项目,请企业、生产车间“上楼”,通过“向天要地”将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潮州修订完善《关于鼓励通用厂房建设促进工业地产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中小微企业规范化、园区化发展,提高工业用地的集约节约水平。

  如何破解用地难题,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潮州将加大园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清理力度,为新项目落地腾出更大空间。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的,不再征收土地价款差额。

  陶瓷产业由大变强,突破口是技术改造,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之路是不二选择。

  2019年以来,潮州市累计新增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超4000台(套),陶瓷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这得益于《潮州市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化应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的实施。

  在各地为人才“抢破头”的当下,景德镇积极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开创性地设立“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集聚各类人才政策,提供高标准的人才服务,让人才回流,使景德镇真正成为创业的乐土、人才的家园。

  5月20日,景德镇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建设三年来,实现了产业发展新突破,2021年,景德镇市陶瓷工业税收同比增长30.9%,吸引5万余名“景漂”,到景德镇创新创业。

  近年,在各地为人才“抢破头”的时候,每年都有一大批“景漂”到景德镇朝圣寻梦,为该市陶瓷产业的发展和推广,持续注入新养分。

  2017年,景德镇市专门设立了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吸引拉拢年轻艺术家和制瓷专家回归,为人才提供服务。

  同时,景德镇市先陶办还充当企业的“参谋部”“人才部”“后勤部”,为先进陶瓷企业提供参谋总览、整合人才资源,为企业解决好成本问题、资金问题,让企业扎根景德镇无后顾之忧。

  为企业、为人才做好服务的前提,得益于一系列人才政策的支撑。景德镇市制订了16项人才政策制度,推出了“人才贷”“景漂贷”,为人才融资近亿元。对引领景德镇市陶瓷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人才经费资助和最高2000万元的项目配套支持,对在景工作满3年购买首套住房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安家补助;对为陶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个人(团队),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教育,为陶瓷产业升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景德镇现有陶瓷本科院校3所,高职院校2所,中职学校9所。这14所学校涵盖陶瓷工艺、陶瓷美术等30多个门类142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以优秀陶瓷文化带动人文教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产学研和协同创新带动开放性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利记官方网站,景德镇市还建立了9家院士站、3家海智工作站,景德镇陶瓷研究院还建立了人才库,挖掘手工制瓷非遗传承人,大力开展艺徒制试点。

  2019年,景德镇成为全国首个文化类国家级实验区。借力“国字号”平台,景德镇利用如御窑厂、名坊园、三宝瓷谷、新都等陶瓷文化平台空间,给予市民参与陶瓷文化传承的空间;通过“以瓷会友”“以瓷为媒”“以瓷兴产”的方式,吸引更多陶瓷人才聚集景德镇。

  如今,景德镇每年有5万“景漂”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前来创新创业,包括5000多名“洋景漂”。良好的环境还吸引了许多成功人士回乡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景归”文化现象。

  在全新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中,借力借智搭建起国内顶尖的创新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有效破解了蚌埠本土创新资源有限的“痛点”。

  提到硅基新材料,很多人都会觉得离生活太过遥远,但如果说它最常见的制成品玻璃,你肯定不会陌生。

  作为国内重要的玻璃生产基地,蚌埠一直有着“玻璃之城”的美誉。如今,围绕硅基新材料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布局,“蚌埠玻璃”再一次站到了硅基材料产业的制高点,为我国电子信息、太阳能发电、特种玻璃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产业支撑。

  看体量:蚌埠市近年来坚持龙头带动,坚持打造产业集群,先后培育了以凯盛科技股份、盛世新能源、北方电子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引进了比亚迪股份、大富科技、康宁药玻、台玻集团、帝晶光电、鸿程光电、海控三鑫等头部企业,ITO导电膜玻璃、超薄触控玻璃、高铝盖板玻璃、CIGS薄膜电池、玻璃装备等产品规模居全国前列。

  至2021年上半年,蚌埠市共有硅基新材料企业269家,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以新型显示、光伏发电、半导体材料、特种玻璃等四大产业链条为代表,以玻璃装备、玻璃工程、新型建材、储能材料等产品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看科技创新成果:在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动下,蚌埠新材料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显现。中建材凯盛集团为主体成功研发了0.1mm电子信息显示玻璃、8.5代浮法TFT-LCD玻璃基板、30微米厚可折叠玻璃,成功下线我国第一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高效模组,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余项,授权专利1000余件,主持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0余件,硅基新材料产业技术领跑全球。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蚌埠工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创新主体活跃,这里汇聚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214研究所、中电科40/41所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

  近年来,蚌埠坚持创新驱动,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这些创新主体的功能和作用,建成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62个省级创新平台,拥有23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叠加优势全面凸显,最大限度地释放着活力。

  此外,蚌埠市还在安徽省率先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的科技攻关新模式,与中科大、合肥工业大学签订的14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打造出政产学研合作“二八模式”新样板。

  如今,蚌埠围绕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新型显示、太阳电池、特种玻璃三条产业链,加速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以实现“双千亿”产业为发展目标,将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打造成为蚌埠在全国的“产业地标”。

  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强链、补链和延链需要向外借力。宿迁市通过与中玻控股、凯盛科技集团等行业龙头“牵手联姻”,产生了强大的集群带动效应,传统玻璃产业成功挺进中高端。

  鲜为人知的是,国内第一家本土玻璃企业,就在1903年诞生于宿迁市的骆马湖畔。

  但百余年的发展,宿迁玻璃长时间停留在中低端,直到将发展方向明确为“功能玻璃材料”,谋求与产业龙头央企合作,宿迁玻璃快速向中高端挺进。

  2017年,宿迁市成功“牵手”中玻控股,总投资45亿元的电子玻璃、汽车玻璃、真空玻璃项目落地;日前,宿迁市又与行业龙头凯盛科技集团“联姻”,签下110亿元的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

  2020年,宿迁市将功能玻璃材料产业链,纳入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着手培育壮大。2021年,宿迁市即引进中玻新能源材料产业园等功能玻璃材料项目10个、协议总投资150亿元,4个列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4.5亿元,推动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31家,全年累计实现产值46.72亿元、同比增长25.12%。

  宿迁市充分发挥全市功能玻璃材料产业链集群优势、骨干企业优势和全产业链配套优势,成立由市科技局牵头的培育专班,协助挂钩联系市领导落实“十个一”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推动固链稳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全力打造一批“链主企业”“隐形冠军”和知名品牌,增强功能玻璃材料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全力以赴推动固链稳企,宿迁产业链招商作为功能玻璃材料产业链培育关键一招,在全面调研情况、研判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招商图谱,瞄准行业龙头,大力“择商选资”,力求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取得新突破。

  一方面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强化龙头示范引领,促进产业链向高端演进;另一方面突破上下游关联项目,强化产业链规模与实力,加快形成上下游衔接、大小配套、结构合理的产业集群。

  强链方面,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160万平方米综合AG玻璃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补链方面,组织沭阳华新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关高应力防火玻璃、低电压控制内置百叶中控玻璃等项目;延链方面,新签约江苏辉腾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玻璃陶瓷、玻璃器皿等。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宿迁依托宿豫、沭阳、宿迁经开区等功能玻璃材料集聚区,全面提升创新载体建设水平。重点鼓励着眼于提升相关园区玻璃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强化科技基础设施配套,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更大力度、更广范围集聚科教资源,以科技创新突破带动产业升级发展。

  兄弟城市走过的道路,放在株洲脚下不一定好走,但其发展方向,值得参考和借鉴。

  梳理上述4个城市在先进陶瓷和新型功能玻璃产业上的发展,一个最为明显的共同点,就是创新驱动和龙头引领。

  创新研发能力不够,龙头带动效应不强,到产业链本身,还是链上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中小企业自动化、现代化生产水平不高。

  对症下药,就需要我们大力引导和扶持产业链上各企业,积极实施技改升级,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之路,全力推进链上企业小升规,整合区域内各企业技术力量,联合协同创新。

  同时,对内利用陶瓷学院、陶瓷研究所、滨华检测中心等现有资源,打造陶瓷智能装备研究院、新型玻璃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向外对接省内、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积极谋求合作,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用的新模式,持续驱动产业向高端迈进、向宽处探索、向强处发展。

  在龙头引领方面,立足本土,坚持扶优扶强,重点推动华鑫电瓷、新世纪陶瓷、阳东电瓷、湖电电力、旗滨电子玻璃等企业上市发展,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此外,放大产业链自身优势,做好要素、服务等各方面保障,目光向外,争取国字头央企龙头以及产业项目的引进落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重大产业项目带动一地发展的能力,围绕产业上下游强链、延链、补链,形成集群效应。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 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 市委宣讲团成员分别到市直有关单位宣讲

  文化同根同源 中华同心同梦 ——写在2024(甲辰)年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举行之际

  市政协2024年第二期“委员有话说”民主监督活动 助力精准有效扩大消费

  我与红十字的故事丨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陈继红:播下“红种子” 开出“幸福花”


 

Copyright © 2012-2024 利记·sbobet(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3000761号-1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