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7-09 00:48:43 浏览: 次
国际在线报道(佘颖慧):信号灯闪烁,机器声轰鸣,6台智能生产设备高速运转,一个个圆形、异型的精致碗盘接连下线4月20日,在湖南醴陵陶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陶润实业”)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给陶瓷制造带来的巨大变化让人耳目一新。
“升级后一台设备一小时至少可生产600件产品,相当于过去半自动化设备一天的产量。”陶润实业董事长文智勇介绍,智能改造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还有效缓解了陶瓷制品易变形的难题,卖相好了,品质优了,销售也就更有了底气。
陶润实业是一家以日用陶瓷为主的外贸型企业,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公司创立于2003年3月,于2004年10月正式投产。2021年出口销售额达到了3.02亿元。
陶润实业所在的醴陵市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传统,走出了李立三、左权、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醴陵也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醴陵陶瓷生产历史已有2000余年,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和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2020年9月,获得“中国陶瓷之都”的授牌。
据了解,该市现有陶瓷产业上下游企业650多家,年产值超700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品涵盖日用瓷、工业陶瓷、艺术瓷等多个系列、4000余个品种,远销欧美、东南亚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陶瓷工业,必须走智能化的路子。”文智勇介绍,去年9月,陶润实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引进智能制造成型类自动线、高压注浆机、上釉机器人、辊道釉烧窑、全自动节能素烧窑,AGV智能搬运车等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软件,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并运用ERP系统、MES系统等数字化设备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醴陵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醴陵已有近100家陶瓷企业累计投入近4亿元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引进安装近1100台(套)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目前,醴陵市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达到75%,在全国陶瓷主产区位居前列。
釉下五彩是醴陵独创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108道工序,而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最后的烧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省级传承人陈利表示,高温烧制的釉下五彩瓷是火的艺术,以往,烧瓷师傅主要依靠肉眼和经验来判断炉内温度,这样不仅烧出来的瓷色温有偏差,而且合格率不高。
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2021年,陈利从外面引进了一套全自动烧制设备,只要把炉内的温度按照产品所需提前设置好利记官方网站,全程不需要人工参与。产品的合格率从之前的30%提升至80%,烧出来的瓷器色温均匀,光泽更好,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外收藏家们的青睐。
工艺不断提升,产品不断优化,陶瓷企业对市场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2021年,醴陵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9.55亿元,其中日用陶瓷进出口25.78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65.2%;电瓷进出口3.48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8.8%;瓷器成为了醴陵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2022年1月19日,一辆装满醴陵陶瓷的火车从醴陵南站缓缓驶出,标志着湘粤非陶瓷出口班列顺利启运。
湘粤非平台运营方湖南安迅物流运输有限公司醴陵南货场主管陈一专透露,从醴陵南站发出后,只需要约33个小时,便能到达起运港口,与陆运、水运相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湘粤非铁海联运是湖南统筹规划建设的五大国际物流通道之一,以株洲为主节点和始发站,联通非洲、拉美、中东等世界各地,为湖南及中部地区的广大进出口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铁海联运通道。
以往,由于传统铁运需要多次编组,时间较长,醴陵陶瓷多采用汽车运输,而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具有直达港口的优势,运输成本比汽车运输下降了60%。
“我们现在每周基本上能走180到200个柜左右。”陈一专表示,为了更好服务陶瓷出口企业,公司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货柜车上门服务。从车间直接装柜上列车,避免了二次装卸,进一步缩减了时间成本。
据了解,2022年以来,经湘粤非铁海联运平台发出的陶瓷专柜已经超过2000个。后续醴陵将以此平台为中心,进一步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助力陶瓷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支持外贸进出口企业做大做强。
Copyright © 2012-2024 利记·sbobet(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2023000761号-1